(021)39188011 (021)39188005
宣传教育
17
2011-06

“三字经知县”徐九思

文/图:
来源/:
编辑/:

“三字经知县”徐九思

明朝嘉靖四十五年,在著名的道教圣地江西省贵溪县龙虎山下,一位耄耋老人仰卧在病榻上,满含热泪的双眼注视着东北方向,一遍又一遍地深情呼唤着:“茅山迎我!茅山迎我!”随即,溘然长逝。这位老人就是深受句容百姓尊敬和爱戴的知县徐九思。为表达对这位知县的敬意和纪念,百姓在茅山建造了一座遗爱祠,把他当做神来供奉。新编《句容县志》和《句客古今要览》中均有徐九思传略。 遗憾的是,遗爱祠没能躲过岁月的洗礼,现已无址可寻,但他的“徐公三字经”与“画菜辅官”的故事,却一直流传了下来。
    徐九思,字子慎,江西贵溪人,嘉靖四年乡试中举。明武宗、世宗、穆宗和神宗四朝为官,虽官位不高,但刚正廉洁,爱民如子。徐九思政绩最突出的当是其在句容县令任上。嘉靖十五年,年届40的徐九思出任应天府句容县知县。当时,官场积弊难清,贿赂公行,贪风尤盛。徐九思到句容后,最初装作无所事事,暗地里却抓紧时间了解情况。三天后开始大刀阔斧地整顿吏治。他将一名偷盖官印的县吏当场抓获,立刻召集全体县吏到大堂公审。并当众宣布县吏的罪状,依法惩处。众人纷纷为县吏求情,但徐九思坚持依律严惩。这一举动使得句容官场风气为之一变。
徐九思到句容不久,同僚及当地百姓就逐渐了解到其“为官三字经”,即“勤、俭、忍”。
“勤”,就是勤于公务。为避免县吏营私舞弊,许多公务他都亲自处理。如征税催赋,以前都是由县吏办理,这就为他们提供了上下合谋、从中渔利的机会。徐九思首先亲自了解乡民的贫富,然后再依据实情分配徭役,平衡赋税的轻重。查实豪强隐占的赋额,不再转嫁到贫困户头上。解运赋粮是繁重的徭役,以往官吏往往视礼金的多少决定承担的比例,徐九思改为抽签并亲自主持,改变了重役由无钱送礼的贫民承担的不合理做法。审理案件时,徐九思经常命令涉案人员及其亲友一同前往,以便让百姓监督,避免冤狱。
    “俭”,就是节俭裕民。徐九思为官首先自奉清廉,厉行节俭。他要求自己“不嗜肉,惟啖菜,佐脱粟”。据说他针对当时贪腐盛行、奢靡成风的情形,在县署前的石屏上刻画了一棵青菜,居中题词:“为吾赤子,不可一日令有此色;为民父母,不可一日不知此味。”两旁一副对联:“方丈石墙为户屏,一丝画菜为官箴。”以此自勉,同时也警示他人。后来画菜的石屏被移至县署西边,称作“菜铭碑”。
    为节省开支,徐九思身先士卒,在县衙的大园圃里种上蔬菜瓜果,饲养了鸡鸭羊等禽畜,还把园中的水池改建为鱼池。园中的收获不仅改善了县吏的生活,而且节省了县衙的招待费用。
“忍”,就是忍让不争。徐九思告诫自己安于清贫,不争名利,不与贪官同流合污。但是他的忍是有原则的,他对自身的名利可以“忍而不争”,对于百姓的利益,则丝毫不忍不让。正因为他耐得住清贫,忍得住名利的诱惑,不计得失,才敢于同侵害百姓利益的豪强作坚决斗争。嘉靖二十二年至二十四年间,句容连年大旱,官府开仓发粮赈灾。按照旧例,救济粮全部平价出售,粮款上交。九思认为,灾年中真正受难的灾民早已无钱,平价之粮对于他们犹如市价,而有钱的豪民富户却乘机抢购囤积。为此他向上官据理力争,并根据实际情形进行改革,在县内将上司拨下的救济粮,一小部分以市价出售,以归还官仓;其余大部分粮食,他亲自监督,在县衙前施粥,救助饥民,使有钱者无空可钻,无钱者却能真正受惠。与此同时,灾荒年成,他一改过去宽和的做法,对拒绝借贷而乘机囤积的投机倒卖者、乘灾抢劫者,一一予以严惩。
徐九思秉公办事,直言不讳,却得罪了时任应天巡抚的丁汝夔,他准备将徐九思贬离句容。当地百姓得知后,扶老携幼集中了数千人前往应天府衙求情,称颂徐公贤德。很多老人哭着说,没有徐公,他们早就在大灾之年饿死了。后来吏部尚书熊浃出面干涉,才使得徐九思继续留任。
不争名利、不计得失的徐九思,在句容知县任上一干就是九年,直至嘉靖二十四年离任。句容百姓苦苦挽留不住,每天都有大批民众前来与他道别,致使其行程延迟了一个多月。民众们自发为他建生祠四五座,其中最大的一座即是矗立在茅山之顶的“遗爱祠”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【来源】 中国纪检监察报





沪公网安备 31011402002929 沪ICP备11006489号-2 Copyright © 2021 上海科技管理干部学院 版权所有
移动办公
微信公众号